新農村建設離不開文化精神風貌的宣傳,紀錄片無論是從用途上,還是從效果上來說,對新農村文化建設都可以說是非常與時俱進的一種宣傳手段。但任何一部經典紀錄片的問世,都離不開對現實社會環境與拍攝制作條件的考量,一旦缺少其中的任何一個環節,都會影響到新農村建設訴求的表達。那么如何確保新農村紀錄片制作的質量過硬呢?
改革開放已經40個年頭有余,新農村文化建設也需要尋求新的亮點,“新”元素可以貫穿紀錄片的始終。要想確保宣傳片質量過硬,首要的是增強它的可視性,而可視性的提高,是需要多個方面共同配合的。比如前期的溝通,深入農村對新文化、新建設進行調研,就是制作紀錄片的基礎。制作團隊通過與村名、村干部有效的溝通,才能明確需求以及用途,從而便于策劃出即接地氣,又有時代氣息的新農村文化建設紀錄片創意方案。對于紀錄片來說,創意可謂是工作的重中之重了,畢竟一個沒有任何出彩地方的紀錄片,是很難引起群眾的關注與共鳴。此外還要通過一些特色文化形象的細節來傳達新農村建設成果,彰顯農村改革的進步與國家的強大。
另外宣傳片拍攝公司在拍攝新農村文化建設紀錄片的時候,不要過于追求視覺美觀上的享受而脫離了現實生活。只有真實反應新農村的建設畫面、場景才能讓觀者更加信服,更容易引起情感共鳴,達到最終的宣傳目的。最后剪輯制作可謂是決定紀錄片命運的重要組成部分了,因為紀錄片的創意和拍攝,最終都是要靠剪輯的手法體現出來的。在剪輯的時候要善于對農村風貌的素材進行挑選,對鏡頭的合理運用、剪輯、合成、對接以及語言、音樂的添加等效果處理,一部文化建設紀錄片才會走向成功。
一部優秀的新農村文化建設紀錄片離不開策劃團隊、拍攝團隊、制作團隊的協同合作,只有三者團結一致,才能保障紀錄片在弘揚新時代農村典范過程中起到效果突出的作用。
上一篇:什么是紀錄片?